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坳堂所藏诸城刘文正公手迹 清 · 姚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九
独立清修动主知,喟然耆艾在彤墀。
后来董令思文伟,谁许王宏穆之
竹素苍茫千载事,邱山零落百年期。
寸缣中有平生感,曾共山公把酒卮。
王师范 唐末至五代 · 王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
臣闻推亡固存。古有明义
兴灭继绝。书著前文。
盖圣王宏延赏之恩。哲后开劝能之道。
故吴君录旧。育凌统之孤儿。
汉帝追功。举张良之爱子。
臣伏见故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敬武。将星发彩。
金匮传符。推心皆务于政经。
戮力每勤于王室。自艰难变运。
銮辂省方。海岳一隅。
不惊刁斗。关畿数路。
尝走梯航。加以沦落衣冠。
流亡民庶。皆能赈恤。
尽致昭苏。可谓辅国荩臣。
佐时良牧。而不幸秋兰败叶。
朝露晞光。俄成就木之悲。
不尽登坛之寄。其男检校工部尚书权知留后事师范
亲为嫡长。才实瑰奇。
早绾父兵。夙知军志。
张飞之敌。每说无前。
魏万之名。咸言必大。
顷以元戎物故。外府事殷。
体人情怀骚动之虞。俟朝奏有关河之隔。
以是连营义旅。比屋烝黎。
追栾社以增哀。思召棠而沥恳。
爰从苫块。抑主兵戎。
分少拊寒。尽同赤子。
望云就日。颇罄丹诚。
今则戈戟罢寻。光阴已变。
险夷一致。首尾二年。
雄棱真是其将门。造次不渝于臣节。
虽皇华紫诰。慰安相继于道途。
而旧旆油幢。承宠未闻其拟议。
将何以宽诸众望。塞彼偫情。
成季高勋。表臧孙之后嗣。
伏望皇帝陛下信敷九有。仁覆万方。
当惟新革故之时。思就俗理人之道。
克全修偃。早委节旄
俾其户户披云。皆瞻白日。
人人弃管。尽睹青天
覃四时不宰之功。救五郡倒悬之苦。
则岂独自夷及夏。咸知煦妪之恩。
诚亦在存与亡。俱生成之施。
歙州重建汪王庙记 五代 · 汪台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九
天不欲盖。地不欲载。
两曜不欲凝。万根不欲生。
玉石一尘。贤愚一邱。
则神人不得不降。圣人不得不作。
我唐不得不兴。越公不得不起。
起而不失进退存亡者。越公得之矣。
隋鹿不醒。偫雄率起。
公矫翅一鸣。声著千古。
提山掬海。沃沸颠危。
扫平反侧之源。归我唐虞之际。
武德四年高祖下制曰。
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郡。
镇静一隅。以待宁晏。
识机慕化。远送款诚。
宜从褒宠。授以方牧。
使持节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感天人知已。
趋玉阙言怀。龙剑一沉。
死而不朽。贞观二十三年也。
棠棣之诗。无良人之难。
固得父老。请建祠堂。
在厅之西。大历十年
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
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
中和四年刺史吴公图克荷冥应。
复新栋宇。迄今司空浔阳公景慕英尘。
经始灵宫。凡三迁三饰。
物不告劳。民惟求旧。
济于时。死于国。
宣教化则祭之。其馀不在祀典。
狄梁公按察江淮。焚淫祠七百所。
朝野韪之。所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越公欲盖而彰。虽焚不可得矣。
且汤不乾。尧不湿。
曷显圣人之政。唐历十有九帝。
二百八十年。其间时有奴狂仆醉。
触破王化。洎僖皇岁庚子
起曹南。逆尘犯跸。
我淮王宏农公大叫义声。千里奔命。
宣池濠寿。舒庐滁和。
十有九郡。绕我马箠。
分我君忧。苟无将将之雄。
莫破铮铮之胆。我司空浔阳公独庖仁义礼乐。
饵舒池常润。于歙最多。
为政第一。慰本城之人。
筑久长大本。岂矜壮丽一时。
企望六郡。直在乎开物成务。
遗爱金石者也。台符越公之裔。
浔阳之吏。祖能神。
主能贤。辞或不直。
作神之羞。辱主之命。
咨我邦人。同归典实。
庶可与言文论政矣。龙集壬戌十二月十有一日谨记。
劝慎刑文1028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金石萃编》卷一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序曰:尝览朝士所述《戒杀生文》,服其善利居□□续之以赞而资助之,大旨惜乎生物之性焉。
惟人万物之灵,厥理尤重,因而别撰《劝慎刑文》,明引善恶报应,亦冀流播,警悟当官之吏,疚心于刑,广树无疆□□也。
文曰:
《易》称「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至矣哉,前经格言。
凡断狱者,既明且慎,而不滞留,吏训详悉,无□于此。
国家岁举恤刑之诏,赐天下长吏条□甚备。
而年祀寖远,因循怠忽。
若能视之如新,奉行弥笃,哀矜服念,不失其职,此乃以恻隐之仁崇树胜因,□□佗等万万夐殊矣。
□得情勿喜,先哲垂戒者,盖□道化之末而及于礼,礼防之末而及于刑。
刑以辅政,弗获已而用之也,不当锐意以快其心。
然有便宜从事□用其刑者,必须事出权变,以去巨蠹,安齐民为□,非可常用。
茍不以此,但好深刻为尽理,酷暴为绝伦,穷极残忍,自徼赫赫之名者,非公也,是私也,违古圣「钦哉」之训。
其有滥而不明,轻而不慎,用情乐杀于人者,殃咎响答,安可胜纪,布在信史,可举大端。
有如西汉宁成以郎谒者景帝,猾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号曰乳虎
至武帝即位内史,而外戚多毁成之短,成遂抵罪髡钳。
周阳由二千石中最为暴酷,后为河东都尉,与其守胜屠公争权,相告言,胜屠公自杀而由弃市。
义纵定襄太守,掩狱中重罪二百馀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者亦二百馀人,皆捕鞫奏请杀之。
后为右内史,以废格沮事弃市。
王温舒河内太守,好杀行威,捕郡豪,连坐千馀家,□奏杀之。
及为右内史,有人告温舒受钱奸利事,其罪至族,温舒自杀。
尹齐淮阳都尉,所诛灭甚多,及死,仇家欲烧其尸,妻亡去,归葬。
严延年河南太守,用刑刻急,总集属县囚论杀之,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也。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我今东归,与汝扫除墓地耳」。
岁馀,延年果坐事弃市。
东汉段纪明司隶,杀苏不韦并灭其族。
纪明阳球所诛,天下以为苏氏之报焉。
又,胡种为司隶校尉,与王宏有隙,及宏遇李傕之难下狱,种遂迫促杀之。
临命诟曰:「胡种乐人之祸,祸将及之」。
种后眠,辄见以杖击之,因发病,数日而死。
后魏时,御史中尉王显以宿憾奏中庶子元寿兴诽谤朝廷,宣武寿兴死,临刑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置纸百张,笔两枚,欲讼于地下。
高祖之灵有知,必取」。
孝明即位寻被杀。
隋时梁敬真大理司直炀帝鱼俱罗,令敬真治其罪,遂希旨奏俱罗击贼败衄,陷之极刑。
未几,敬真有疾,见俱罗为之厉,数日而死。
唐郭霸监察御史,尝推芳州刺史李思徵,榜捶考禁,不胜而死。
其后见思徵从数十骑止其庭,曰:「汝枉陷我,我今取汝」!
周章惶怖,援刀自刳其腹,斯须蛆烂矣。
崔器御史中丞,性阴刻乐祸,奏其陷贼官准律死,后病脚肿,月馀渐亟,瞑目则京兆尹达奚珣但叩头,口称「大尹不自由」,如此三日不止而死。
舒元舆监察御史亳州境有群贼剽劫,而累政擒捕不获,刺史李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尽加诛斩。
时议责不先闻于廉使,涉擅兴之罪,遣元舆覆治之。
素与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狱辞,奏滥杀无辜,敕赐死。
元舆被祸,人谓有报应焉。
后唐西方邺宁江军节度使,为政贪虐。
判官谭善达每箴其失,邺怒,令左右告善达受人金,下狱拷□,遂杀于狱中,无几寝疾,时见善达入其户,俄卒于治所。
恶报之类,有如此者;
善报之类,谁曰无之?
西汉丙吉以故廷尉监被诏治巫蛊,力拒使者,以保长安
汉武帝感寤,因赦天下,恩及四海。
宣帝,知有旧恩,将封侯以报,而疾病,忧其不起。
太子太傅夏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
非死疾也」。
果病愈。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又于公者,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于定国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
东汉何敞世祖比干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狱无冤囚。
武帝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大阴雨,门有老妪可八十馀,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渍。
雨止,送至门,谓比干曰:「公有阴德,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当佩印绶」。
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以授比干
□□本始元年汝阴平陵,代为名族。
虞诩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按法平允,务存宽恕。
尝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丞相
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子孙何必不为九卿」?
故字升卿
后为尚书仆射
袁安明帝时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馀家,皆蒙全济。
章帝时,安位至司徒
蜀郡太守京,京弟司空,京子汤为太尉,汤子成左中郎将弟逢、逢弟隗皆为公。
后魏高允中书侍郎
转令、监,评刑三十馀载,内外称平。
每谓人曰:「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救济人命。
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
九十八而终。
唐徐有功,则天时为司刑丞
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
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累迁司刑少卿,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
先是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奴所诬,当坐斩,有功明其无罪。
至明皇时孝谌子希瑊请以己官让有功之子,以报旧恩。
有功之子由是迁官。
陆元方,则天时为宰相,临终曰:「吾阴德于人多矣,庶几乎福不衰」。
其后元方象先宰相景倩监察御史景融工部尚书,景献为屯田员外郎,景裔为库部郎中,并有美誉。
噫,所劝无忘慎刑勤□□□区区援引,皆正经正史,敢告深识之士,三复而尽心焉。
姓系论 唐 · 柳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氏族者。
古史官所记也。
周小史定系世。
辩昭穆。
故古有世本。
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
邱明传春秋。
亦言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
胙之土。
命之氏。
诸侯以字为氏。
谥为族
昔尧赐伯禹姓曰姒
氏曰有夏。
伯姓曰姜。
氏曰有吕。
下及三代。
官有世功。
则有官族
邑亦如之。
后世或氏于国。
齐鲁秦吴。
氏于谥。
则文武成宣。
氏于官。
司马司徒
氏于爵。
则王孙公孙。
氏于字。
则盂孙叔孙。
氏于居。
则东门北郭。
氏于地。
则三乌五鹿。
氏于事。
则巫乙匠陶。
于是受姓命氏。
粲然众矣。
秦既灭学。
公侯子孙失其本系。
汉兴
司马迁父子乃约世本修史记。
因周谱世家。
乃知姓氏之所由出。
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
皆同祖也。
更王迭霸。
多者千祀。
少者数十代。
先王之封既绝。
后嗣蒙其福。
犹为彊家。
汉高帝兴徒步有天下。
命官以贤。
诏爵以功。
誓曰。
非刘氏王。
无功侯者。
天下共诛之。
先王公卿之冑。
才则用。
不才弃之。
不辨士与庶族。
然则始尚官矣。
然犹徙山东豪杰以实京师
齐诸田。
楚屈景。
皆右姓也。
其后进拔豪英。
论而录之。
七相五公之所由兴也。
魏氏立九品
中正
尊世冑。
卑寒士。
权归右姓已。
其州大中正主簿中正功曹
皆取著姓士族为之。
以定门冑。
品藻人物。
晋宋因之。
始尚姓已
然则别贵贱。
分士庶。
不可易也。
于时有司举。
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
故官有世冑。
谱有世官。
贾氏王氏谱学出焉。
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具。
过江则为侨姓。
王谢袁萧为大。
东南则为吴姓。
朱张顾陆为大。
山东则为郡姓。
王崔卢李郑为大。
关中亦号郡姓
韦裴薛杨杜首之。
代北则为虏姓。
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虏姓者。
魏孝文帝洛。
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
八氏十姓出于宗属。
或诸国从魏者。
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
并号河南洛阳人
郡姓者。
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
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梁。
有令仆者曰华腴
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
九卿方伯者为乙姓。
散骑常侍大中大夫者为丙姓。
吏部员郎丁姓
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又诏代人诸冑。
初无族姓。
其穆陆奚于。
吏部勿充猥官。
得视四姓。
北齐因仍。
秀才主簿功曹
非四姓不在选。
江左定氏族。
凡郡上姓第一则为右姓。
太和以郡四姓为右姓。
齐浮屠昙刚类例。
凡甲门为右姓。
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
隋开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则为右姓。
唐贞观氏族志。
凡第一等则为右姓。
路氏著姓略以盛门为右姓。
柳冲姓族系录
凡四海望族则为右姓。
不通历代之说。
不可与言谱也。
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
太原王氏。
号五姓
盖不经也。
夫文之弊至于尚官。
官之弊至于尚
之弊至于尚诈。
隋承其弊。
不知其所以弊。
乃反古道。
罢乡举。
离地著。
执事之吏。
于是乎士无乡里。
里无衣冠。
人无廉耻。
士族乱而庶人僭矣。
故善言谱者。
系之地望而不惑。
质之姓氏而无疑。
缀之婚姻而有别。
山东之人质。
故尚婚娅。
其信可与也。
江左之人文。
故尚人物。
其智可与也。
关中之人雄。
故尚冠冕。
其达可与也。
代北之人武。
故尚贵戚。
其泰可与也。
及其弊。
则尚婚娅者先外族后本宗。
尚人物者进庶孽退嫡长。
尚冠冕者略伉俪慕荣华。
尚贵戚者徇势利亡礼教。
四者俱弊。
则失其所尚矣。
人无所守则士族削。
士族削则国从而衰。
管仲曰。
为国之道。
利出一孔者王。
二孔者彊。
三孔者弱。
四孔者亡。
故冠婚者。
人道大伦。
周汉之官。
人齐其政。
一其门。
使下知禁。
此出一孔也。
故王。
魏晋官人。
中正
九品
乡有异政。
家有竞心。
此出二孔也。
故彊江左代北。
诸姓纷乱不一。
其要无归。
此出三孔也。
故弱。
隋氏官人。
以吏道治天下。
人之行不本乡党。
政烦于上。
人乱于下。
此出四孔也。
故亡。
唐承隋乱。
宜救之以忠。
忠厚则乡党之行修。
乡党之行修。
则人物之道长。
人物之道长。
则冠冕之绪崇。
冠冕之绪崇。
则教化之风美
乃可与古参矣。
晋太元中
散骑常侍河东贾弼撰氏谱状十八州百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篇。
甄析士庶无所遗。
王宏刘湛好其书。
每曰。
对千客可不犯一人讳。
选曹撰百家谱。
以助铨序。
文伤寡省。
王俭又广之。
王僧孺演益为十八篇。
东南诸族。
自为一篇。
不入百家数。
弼传子匪之。
匪之传子希镜
希镜撰姓氏要状十五篇。
尤所谙究。
希镜传子执。
执更作姓氏英贤一百篇。
又著百家谱。
广两王所记。
执传其孙冠。
冠撰梁国皇太子序亲簿四篇。
王氏之学。
本于贾氏。
唐兴言谱者。
路敬淳为宗。
柳冲韦述次之。
李守素姓氏。
时谓肉谱者。
后有李公淹萧㯋士殷寅孔至为世所称。
初汉有邓氏官谱。
应劭有氏族一篇。
王符潜夫论亦有姓氏一篇
宋何承天苑二篇。
谱学大抵具此。
魏太和时
诏诸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
名曰方司格。
人到于今称之。
圣诏御诗及朝贤纪赠贺兰先生天圣九年十月 北宋 · 汪仲询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转引自《道家金石略》第二三六页
贺兰栖真者,谯国人也。
始事骊山白鹿观冯洞元,洞元冲寂,复访道于终南,结茅于岩曲。
未载纪,思得福地以毓其真,于是乎游王屋□济源流之奉仙,即唐小睿真人旧隐之所也。
沁、浿之流润其侧,行、屋之翠耸其旁,波洸漾以争翻,云缥渺而相揖。
其或风人叩课,朝士经由,潜分洞府之,悉觌神仙之趣,不逾跬咫,可鼓方壶,斯亦邑中之景胜者欤。
故高士达人,咸睎隐息,以兹戾止焉。
先生小节靡拘,至真不染。
深于《老》、《庄》,仍善辟谷,吐故纳新,稚颜鸦鬓。
而常独住天坛,药匮采摭灵苗,驯致猛兽,民咸异斯,莫之以茹。
景德初真宗皇帝以四海大宁,万机丰暇,询访奇妙之士,用资恭默之诚,闻其素风,渴其全德。
二年秋九月,遣中使驰蒲轮、赍鹤板而召之。
先生识探几萌,道臻妙本,祗圣念,应诏阙下。
逮入对崇和,果加前席,礼遇勤厚。
未几请还,上许之,宠以蓝袍,旌以□□,著七言以赐之,增重币以将之。
观有土田,永蠲租赋,授兹赉贡,光于旌归。
自锡符纪号之三祀冬十一月二十有一日,无疾而终,享年一百一十三岁。
孙自之内□犹如生,举体柔软,扪之者警骇,目之者钦承,此道家所谓尸解者也。
葬之日,邑中三百馀人为之理冢,迨今薰焚,曾无阙矣。
意妙门不宰,明道若虚,其生也扬□教于一人,其殁也示真筌于绵古,渊伟英特,其先生之谓乎!
邑宰裴君德滋仰先皇之奉道,□时人之□猷,伤岁月以□迁,□祷诏之失坠,乃召监观羽人郭太明,盖先生之道孙也,遍搜箧□,复得朝贤纪赠诗二章共四首,馀皆散落,弗可备存。
由是磨砻□石,刊勒斯文,命走鄙辞,式扬盛事。
所贵乎往来□驲,观乎道行,知上德之可宗,阅彼宸章,见垂裳之博采。
创立有□,不亦美乎!
大宋天圣九年岁次辛未孟冬十有八日叙。
尚座道士孟元亨,观主道士黄大文,登仕郎县尉王宏将仕郎、守主簿王克昌,左班殿直、知河阳济源县事、兼兵马监押裴德滋立。
按:艺风堂拓片。
汪王庙考实 其十 碑记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六
汪台符记,唐末所作,时杨行密江淮,其将陶雅实守此郡。
记所称僖皇岁庚子起曹南者,黄巢也。
王宏农公者,王则行密,尝封淮南王,而公则其子渥也。
司空浔阳公也。
行密景福二年八月歙州,逐唐刺史裴枢,自池州,既修庙,又尝崇王墓而垣之,复立石人石兽之属,在郡凡二十馀年。
龙集壬戌者,昭宗天复二年也,自始至盖十年矣。
台符本郡人,好学力耕,号有霸才宋齐丘忌而杀之,《江南野史》有传。
言诸路兵官事奏绍兴四年八月 南宋 · 魏矼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九
今诸路兵官,悉属枢密院除授,膏粱皂隶之徒,往往以请求得之;
而累历行阵,显立功劳者,乃以孤寒寡援,多至陆沈。
故所在盗贼窃发,则惊慑四顾,无可措手。
乞罢湖州兵马钤辖范宁等三人。
秀州管界巡检崔慎由沈毅勇敢,久在边陲,顷为江阴兵官,遇金人游兵至戛港,慎由身先士卒,掩杀迎敌,阖境赖以安全。
严州兵马监押王宏出自行伍,骑射过人,屡获群盗。
近讨缪罗,功效尤著。
乞量材录用。